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时令养生

走出这几个容易误入的中医药养生误区

2021-10-29

来源:

人气:13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养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,养生方式和方法更是门类繁多,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基于对中医药的信任,选择中医药养生。但由于对中医药缺乏全面认知,很多人易走入中医药养生误区。 误区一 一味迷信老中医 很多人认为“中医越老,医术越高”,当然,一些老中医相对于某一些疾病来说,积累的经验会比较丰富,但并不意味中医越老,医术就越高。一些“老中医”思考问题的思路容易固化,如果不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,仅凭经验“吃老本”,当疗效不佳时,很难重新为病人思考更换新的治疗方案,造成误诊漏诊。所以,不可一味迷信老中医。 误区二 迷信秘方、特效药 很多人对所谓的秘方、特效药都特别感兴趣,当然,秘方、特效药确实存在,也确实有一定疗效,但这样的秘方、特效药毕竟是少数,也只适合一小部分疾病。像一些免疫系统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尿毒症、癌症等,在中、西医看来都是疑难病,即使是医学发展至今也无法攻克的,是不可能存在什么秘方的。一味宣扬秘方、特效药的,多是利用病人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来行骗。 误区三 食疗优于药物 药物治病靠的是其本身的偏性来纠正身体出现的偏差。药物的此等寒热偏性,古人称之为“毒”性,偏性越大,“毒”性越大,故《黄帝内经》把药称之为“毒药”,所以我们说“是药三分毒”。而食物的这种偏性较弱,疾病的浅表阶段时可以用食物来纠偏,叫做“食疗”。但是,我们不能一味追求食疗,如果身体情况需要用药物,却一味追求食疗,只会延误病情;又如身体阴阳平和,却非要赶时髦去吃一些食疗养生方,也容易产生新的病症。 误区四 中药无毒 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人没事儿就把菊花、枸杞、麦冬、西洋参、金银花等泡水当“茶”喝,对一些广告里宣传的“纯天然草药”、“纯中药”即认为安全无害,哪怕自己吃错了也不会出什么事。事实上,中药是治病的,如前所说,药物存在偏性,吃后必会对身体造成影响,如果身体病了,那么药物就会针对疾病发挥作用,即“有病则病受之”,如果身体健康而随意服药,则“无病则人受之”。 误区五 中药越贵越好 很多人会选择各种各样的名贵中药,如鹿茸、虫草、西洋参、高丽参等药物,或泡水,或泡酒来进补。这些药物的确有很好的滋补作用,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:你的身体是不是需要。大部分健康人是不需要补的,就如同装满气的轮胎,你如果继续给它打气,结果是很清楚的。药物应用的原则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,有些药材虽然有很好的进补作用,但如果用错了地方,反而会对身体带来伤害,正如“滥用人参,毒如砒鸩”,也就是这个道理。 误区六 中医是“慢郎中” 中医药是一座伟大的宝库,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用药经验,但多数人认为中医只能治慢性病,不能用于急性病,是个典型的“慢郎中”,其实这是不对的。在没有现代医学的古代,许多急性病症都是靠中医来救治的,比如休克、发热、腹痛、呕吐、腹泻等,均可以用中医治疗,常常三五帖即可痊愈,免去了输液或手术之苦。如果遇到吃了很久中药都没有明显效果,千万不要用“中医起效慢”来安慰自己,遇到这种情况,你可能需要和医生好好沟通,重新调整治疗方药,或者寻求更高明的医生了。 误区七 补药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 认为补药“多多益善,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”的说法是很不科学的,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、肝脏负担,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还可引起腹胀、不思饮食等副作用。正确的进补原则应该是“缺什么,补什么”,这样才不会被毒副作用所伤害。举例来说,如果气虚的人单纯补血,或血虚的人单纯补气,效果可想而知;如果阴虚的人去补阳,阳虚的人去补阴,就会使身体更加糟糕。因此,中医十分讲究“辨证施治”,如果盲目进补,不仅起不到进补作用,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浙江比较好的癫痫医院在哪里
癫痫疾病的危害都有哪些呢
癫痫疾病有几种具体的表现症状

TAG:
相关内容